智慧教研新视听

探析游戏真谛 开展自主游戏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福禄贝尔说:“儿童是在游戏、梦想、童话、自发的跳跃和歌唱中生活的。他的这种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工作,这种就是“造人”,“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人。他的人格,他长大以后的心智的水平和质量,都取决于他童年造人的工作。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成人,取决于他童年时是否充分地游戏过、梦想过、陶醉过......”。的确,幼儿最终会成长大成人,要想让幼儿成为一位全面发展的成人,游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那么到底什么是幼儿的游戏呢?游戏又是如何开展进行的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平等参与,还游戏主体性

所谓游戏,是源于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需要,是幼儿个体与群体文化和经验的反应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使用和体验自己的意志、情感、智慧和力量,并在游戏的独特体验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和经验建构。

然而,真正在幼儿园生活中,幼儿的这种游戏的主体性活动,却经常被教师完全或部分主导所取代,教师让玩才能玩,教师让玩什么就玩什么。例如:游戏前,教师都会认真细致的给幼儿们讲解今天玩什么、应该怎么玩、要注意什么规则,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很认真地指导,把幼儿的游戏引向学习和发展的目标,这违背了幼儿游戏的主体性。教师应当作为幼儿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互相交流,遵守游戏规则。

二、关注过程,去游戏功利性

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认为,游戏的本质在于“以自身为目的”或超越外在“功利”目的,游戏从“实用的生活”或“劳动”中脱胎出来的“关节点”应是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的改变。幼儿游戏不一定非要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幼儿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单纯去玩。所以,游戏是去功利化的,是由幼儿内在动机引发的活动。

然而,在幼儿游戏开展前,有些教师会说:“今天谁玩的好,教师就给谁发小贴纸!”到了游戏结束点评环节,往往是那些遵守纪律、不抢玩具不打闹的幼儿得到了帖纸。这样的游戏充满了功利性,忽视了幼儿对于游戏的内在动机,是不可取的行为。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机会,营造宽松的环境,关注游戏的过程而非结果,降低游戏的功利性。

三、尊重幼儿,还游戏假想性

幼儿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他们的游戏常常带有虚拟性,他们会在内心构建一个超乎现实的世界,会赋予手中的每一件物品以假想的功能,而这些假想一定是以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一个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偏僻乡村的幼儿很少会玩超市或是交警游戏,因其缺乏相关经验。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假想世界,不强加成人的经验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身经验愉快地去玩自我所想的游戏。

四、减少干预,还游戏愉悦性

为什么幼儿会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地玩游戏?就是因为游戏给幼儿带来了愉悦,这种满足和快乐也成为幼儿游戏的无限动力。无论是自己摆弄小汽车,还是和伙伴玩射击游戏;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户外,幼儿游戏时都是充满愉悦的。因此幼儿游戏时,教师应非必要不干预,让幼儿尽情玩耍,这种游戏的愉悦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是幼儿的主体性行为;游戏是去功利化的,是由幼儿的内在动机引发的活动;游戏是非真实的、带有假想性的活动;游戏是愉快的、会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活动。游戏本来就是幼儿自己喜欢的自主活动,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做游戏的主人,也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晴川阁幼儿园 
作 者:秦   可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