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让音乐游戏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幼儿: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玩具而哭闹不止,与同伴发生矛盾时非常用力地推打同伴,回答问题时还没有听清教师的问题就大声呼喊“我会,我会”,排队时因着急而插队争抢......幼儿的这些行为都与其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幼儿园的音乐游戏主要以音乐为载体、游戏为手段,让幼儿在唱、跳、玩中感知音乐,在游戏中学会合作、等待、遵守规则等。这样的形式恰好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基于此,我在幼儿园将音乐游戏作为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途径之一。

一、提高幼儿行为动作的控制力

对幼儿园教师而言,工作中最担心的就是幼儿摔倒受伤或与同伴发生矛盾而被抓咬、推打。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幼儿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走路、摆放物品、碰触同伴时动作幅度往往较大,常常不小心就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想到了奥尔夫音乐《走和跑》,觉得可以利用该音乐节奏的快、慢切换,引导幼儿通过仔细倾听音乐节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他们特别享受从慢突然变快的刺激感。幼儿可以听音乐在室外走和跑,也可以在室内坐在椅子上进行游戏。慢走的音乐出现时双脚慢而轻地落地,快跑的音乐出现时双脚随意跺地。在这个过程中,我允许幼儿发出欢呼声或喊叫声,充分释放自己的情绪。她们在游戏中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快速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二、提高幼儿情绪情感的控制力

有过多次带新生班的经验后,我发现有不少刚入园的幼儿在游戏、进餐、集体活动中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哭闹,但每次做早操的时候,这些幼儿大多会暂停哭泣,站着看教师做操,有些幼儿还会跟着教师一起动起来。于是,我在新生班开展了运用音乐游戏帮助幼儿控制情绪情感。

我选择了音乐《欢乐的动物列车》,通过设置“小动物的火车”游戏情境让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一个跟着一个连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在音乐声中“咔嚓咔嚓”地开往幼儿的“家”或“世界各地”。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游戏中逐渐忘记了自己的焦虑。虽然有个别情绪依旧焦虑的幼儿不想参与游戏,在一旁观望,但是他的情绪也自然地被带进了游戏中,偶尔还会露出笑容。为了让每个幼儿充分理解不同的情绪,最大范围地满足幼儿情感表达的需要,我还选择了《幸福拍手歌》,通过改编歌词和设计动作,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充分体会快乐、伤心、生气等情绪,并通过哈哈笑、哇哇哭、狠狠地跺脚,将各类情绪尽情释放,从而减少幼儿的负面情绪。

三、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控制力

在音乐游戏中,有一类是通过对音乐的倾听与分析,感知音乐旋律的变化,促进幼儿进行思考和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正确反应的游戏。这样的音乐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一些集体活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问题内容还没有说完就有很多幼儿大声喊“我会,我会”,而让他回答问题时,却又总是答不上来。这是幼儿认知活动控制力较弱的表现。

针对幼儿这样的情况,我选择了一些音乐游戏进行尝试。例如,奥尔夫音乐《猜猜现在谁出场》。音乐中会出现问题“动物朋友表演忙,猜猜现在谁出场”,然后依次出现猫、狗、鸡鸭、羊......在游戏中,每名幼儿戴上动物头饰,要听清楚是哪种动物出场了,才能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提示模仿动物的动作出场。根据伴奏音乐创编或更改动物出场的顺序,从而提高幼儿的专注力,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

四、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控制力

延迟满足能力是指个体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控制能力。在有些音乐游戏中,幼儿要与同伴合作,经过一定的等待才能参与到游戏中,适当的坚持忍耐之后才能满足幼儿的行为需要。例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一开始可以由2-3名幼儿来找朋友,其他幼儿需要安静地等待同伴来找自己当朋友。在等待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保持正确的坐姿,或者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最后,同伴会选择坚持性最好的幼儿做朋友,邀请他到场地中间表演。

有趣、有效的音乐游戏,让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将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再通过游戏操作将内化的主体意识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并在高一层水平上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和调节。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由他控到自控,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单 位:武汉市江岸区大江园幼儿园
作 者:杨   艳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