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浅谈幼儿体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幼儿体能训练是指儿童经由身体的运动而接受到的感觉、知觉及运动刺激,进而促成身心机能的正常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正是基于《指南》对幼儿身心机能的发展要求而开展的。《武汉市幼儿一日活动指南》也提出: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保教人员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年龄特点,提供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功能各异的活动器械和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本,注意不同年龄幼儿体能的差异,把体能训练建立在幼儿现有体能的基础上,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采用不同的训练策略。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开展体能训练多以户外游戏活动为主。早期的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也都强调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运动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枢纽。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幼儿的体能训练,如何构建适合幼儿体能发展的全新训练体系呢?

一、幼儿体能训练的设计依据

(一)幼儿行为模式

人的行为模式是由身、心、脑等机能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它在幼儿时期基本形成。也就是说,幼儿的行动受到相互作用的行动机能、认知机能、情绪机能所支配,三者共同作用,组成了幼儿的行为模式。由于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头的韧性强、硬度小,骨骼特别容易疲劳和损伤。这是因为幼儿骨骼之间的肌纤维相对较细,而细胞间质相对较多,肌腱宽而短,水分多,蛋白质、无机盐比例较低,在这样的生理结构下,幼儿的新陈代谢速度更快,易疲劳也易恢复。幼儿体能训练需要依据幼儿的行为模式来规划并设计恰当的、适合的训练内容,从粗放的大肌肉群控制动作的训练,到小肌肉群执行精细动作的练习,都要合理规划,细心设计,以保障幼儿训练活动的安全性。

值得提醒的是,幼儿的自我控制力差,喜动不喜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也很容易产生疲劳的感受,因此针对他们的体能训练设计内容需要定期更换,以持续保持幼儿参与体能训练的兴趣,保证训练的效果和效率。

(二)构成幼儿运动能力的因素

构成幼儿运动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巧致性、敏捷性、平衡感、柔软度、协调性、瞬发力、韵律感、耐肌力、肌力、速度,等等。现代幼儿的体育训练要求尽量在一个项目或者一个游戏中做到锻炼多方面素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专项运动中能力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运动损伤,还能够有助于幼儿核心力量的培养,达到既降低负荷,又能全面提升体能的目的。

不同运动能力因素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巧致性,表现在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灵活性的训练,以便能熟练而有节奏地进行运动;敏捷性,表现在对身体全部或者部分能够迅速移动或变换方向能力的训练,例如跳跃;平衡感,表现在对大脑、小脑等中枢神经感觉系统对于外界感知度的训练,例如走平衡木;柔软度,表现在幼儿身体关节活动所能承受范围的训练;协调性,表现在对运动时身体、四肢动作可以稳定而有规律配合程度的训练,例如跳远;瞬发力,表现在对肌肉瞬间收缩所发挥出来的力量的训练,例如短跑训练;韵律感,表现在对身体动作流畅与均衡状态的训练;肌耐力,表现在对幼儿持续不断运动能力的训练;肌力,表现在对调动全身或身体局部所发挥出来的力量训练;速度,表现在对连续运动或快或慢的训练,例如幼儿“马拉松”。

(三)幼儿感觉统合的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幼儿的感觉也是幼儿体能训练的分类依据之一。一般来说,幼儿的身体结构虽然还没有完全发育,但是感觉却非常敏感。通过眼睛观察,用肢体去触碰,在运动中感受到身体的变化,都是感觉的一种表现。具体来说,感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视觉:由物体反射而来的光线,经过角膜,进入眼球,眼球将收集的讯息传送至大脑,大脑再根据眼睛所收集的资料来整理并作出判断。有的幼儿体能训练需要在通过观察环境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后,才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例如匍匐前进、突破“封锁线”等。

听觉:利用内耳听觉器官接收声波的刺激,然后传送至脑干部位的听觉,经过大脑统合后,辨认讯息的性质。

触觉:利用全身皮肤的神经细胞,接收外界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痛痒以及物体质感等刺激。

运动觉:透过骨骼与骨骼相接处的关节面周围的神经接收器,使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或伸张,关节弯曲或伸直,藉由关节面的拉大或压缩,了解肢体的位置与动态。

教师只有了解感统各部位的生理结构,系统消化这些感觉发展的相关知识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体能训练,帮助幼儿改善和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运动速度和稳定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协调能力的调控等功能。

二、幼儿体能训练的实施

要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体能特征,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运动的兴趣点、运动的项目类型等要素,据此循序渐进地开展游戏活动,以确保他们有足够体力、理解力、自控力完成游戏任务。同时,我们也要力争让幼儿在兴趣的带动下参与训练活动,使其能体验到体能训练的愉悦感受。因此,幼儿体能训练的实施,要遵循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和身体基本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

下面,笔者以团队幼儿户外沙池游戏为例,结合以往其他成功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构建幼儿体能训练体系,开展适合幼儿身体发育的体能训练活动。

(一)设定适切的体能训练活动目标

《指南》中建议,要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涉及沙水的活动是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非常热衷的运动。沙、水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也蕴藏着无数游戏契机,是我们常用来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

我们根据《指南》的要求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本次幼儿户外沙池游戏体能训练活动的三维目标设定为:一是激发幼儿对于体能活动的兴趣,感受沙池游戏的快乐,体验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二是观察和探究,了解城墙的结构,感受沙子可塑性的特点;三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城楼和城墙,通过动手创作,表现出建筑物的主体特征。

(二)开展有序的体能训练游戏活动

1.电影片段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电影《战狼》和《红海行动》是非常吸引幼儿眼球的军事题材影片。活动之初,教师便选取了这两部电影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播放。在引发幼儿兴趣后,教师宣布了活动的主题——搭建抵御敌人入侵的防御工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气告诉幼儿:今天,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特种部队的战士,有敌人想侵犯我们的领土。为了保卫祖国,需要所有人共同搭建城墙,抵御敌人入侵。在激发起幼儿的斗志后,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蛟龙队”和“战狼队”,以比赛的形式搭建城墙;同时教师也宣布了比赛规则:“蛟龙队”和“战狼队”两队利用手边的沙铲、沙耙、水舀、水桶、长方体模型、四棱锥模型、透明圆管、小红旗、泥刀等等工具和材料搭建坚固不倒的城墙,谁最先把国旗插上城墙,谁就是获胜者。在正式搭建城墙之前,教师出示了城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出城墙的主要结构,总结出城墙的特点,即:城墙有城楼,城楼像房子一样有大门,外面还有一条护城河。认识了城墙的结构和特征后,由幼儿自己分组研究草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两队幼儿自主进行分工协作,开始了建造城墙的游戏活动。

2.分工合作,协同完成游戏任务

通过导入阶段教师的引导,两组队伍已经了解了建造沙城的方法。为了快捷有效地完成城堡建造任务,两队幼儿进行了组内分工协商,确定了各队负责运沙土、堆沙、浇水、制作模型等环节的人员。在人员分工确定后,两队幼儿开始有序地按照这样几个步骤和环节开始正式建造城墙:一是建城楼,即用四棱锥模型装满湿沙,拍实后塑形成四棱台模型,在城楼底部挖洞做成城门;二是建城墙,即在城楼两边用大号长方体模型建造一层城墙,用中号长方体模型在一层城墙上搭建出第二层城墙,同时用彩泥刀按压两边做出垛口的形状;三是挖护城河,即在城墙周围挖出一条宽阔的壕沟,形成一圈护卫城墙安全的护城河。城楼、城墙和护城河制作完成后,能够抵御“敌人”进攻的坚固城墙就基本做好了。

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创造力,展现他们无穷的创意,在初步完成城墙结构建造后,教师提醒幼儿可以自主探究让城楼建得更坚固结实、更美观实用的方式,如在城楼上插上小旗;在城门前修一条有绿化行道树的道路,在小河上搭上小桥等。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沙池游戏活动不断深化,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他们对城墙及周边的扩建、装饰等创意活动中得以显现。

3.交流和反思,分析研究活动的得失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教研相长,才能让教学更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选择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支持与策略为切入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用观察不同的孩子在同一种游戏中反复活动的不同表现为教研契机,以幼儿在某一个层面上发展水平的变化为讨论点,以多元评价标准和多维视角去开展研讨,从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1)注重幼儿体能和身心素养的协同发展。户外沙池游戏是我园户外自主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非常热衷的户外体能游戏活动,幼儿在这里可摆脱平时在教室被老师看管的拘束,实现自由自在开展活动的目的。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活动,学会了分工、合作,知道了要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协作解决问题。自由、自主的活动给了幼儿极大的发挥空间,使得他们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很有创意和个性,达到了解放幼儿天性、锻炼幼儿良好体能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动手制作城墙的操作活动,锻炼了幼儿的手脑眼等感官,锻炼了幼儿体能,也帮助幼儿认识到在实践中感悟、体会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2)注重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和策略选择。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何时介入或如何介入指导能促进游戏的开展和深化,这些关于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支持与指导策略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活动能否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我们开展幼儿体能游戏活动时,一般会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从旁全程观察,然后根据幼儿情况和游戏发展进度等状况选择平行管理、交叉管理以及全面管理等方式介入指导。例如户外沙地游戏,由于活动的主体是大班幼儿,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时,教师会为幼儿提供更加宽松、自由并不受限制的活动形式。他们可以在成功和失败之间反复进行尝试和探索,从而找到最适宜的材料、动作和游戏形式。若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小班幼儿,由于他们做不到全面配合游戏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活动进程中,教师就会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平行管理和交叉管理为主的介入指导方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游戏节奏,使他们能有效参与、有所收获。

构建幼儿体能训练体系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团队幼儿户外沙池游戏作为这一体系的载体,充分诠释了“大自然,大课堂”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幼儿经过教师系统的引导,在大自然中经历学习、锻炼和成长的过程,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则通过幼儿活动的观察、指导以及对活动的反思评价等教研活动,也能在活动中找到教育的价值,找到自我专业提升的路径。

可以说,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关注到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为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单       位:湖北省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作       者:陈金丹  
文章来源:《成才》2018年第11期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