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品质课程的建设,那么幼儿园该如何提升课程质量,打造优质品牌呢?《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宜的课程,其最终归宿都应该是指向幼儿的发展,也就是坚持以幼儿为幼儿园课程的中心,建设具有“幼儿视角”的课程。
一、关注幼儿自身的视角
幼儿的视角不同于成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身高的差别。幼儿身体矮小,距离地面较近,视域范围狭窄,不能关注到更大的视野。正因如此,他们常常更容易关注到靠近地面的东西。比如,暴雨前搬家的蚂蚁、雨后爬行的蜗牛、小草上闪烁的露珠……幼儿用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视角观察周围的世界,而这种独特的世界是由其身高决定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放下身段”,蹲下身体,保持和幼儿处在同等的高度。此时,至少在物理层面上,教师和幼儿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也就形成了幼儿的物理视角。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一个好的环境有着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隐性力量,一个好的班级环境必然会体现出幼儿的物理视角。假设活动室里的置物架超过了幼儿的身高,那么幼儿在走动时就无法越过置物架看到别处,在这个观察位置上就不会知道其他地方有哪些游戏机会。因此,活动室环境的设置一定要关注到幼儿的物理视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重视幼儿眼中的生活
《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可见,幼儿的兴趣可作为幼儿园课程生发的基点。学前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是直观、感性的。对他们来说,最好的学习是探索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而最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正是他们的现实生活。因此,课程内容越接近生活,幼儿的发展就越能最大化。
三、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
《评估指南》中强调“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能够进行自我建构的主体,拥有自己的想法,对世界有着独特的理解。幼儿作为课程的核心主体,课程的建设一定不能缺少幼儿的声音,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去倾听儿童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再去构建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因此,通过“重视幼儿绘画、讲述等方式等多种表达表征”“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性提问、推测,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等评估策略,重视幼儿对事物的看法和经验、感知和理解。
构建具有“幼儿视角”的幼儿园课程,不光需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感受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幼儿真实需要的课程内容,使幼儿园课程真正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获得最大的发展。这样的幼儿园,才是我心目中的优质幼儿园。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中心幼儿园
作者: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