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指整个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其本质在于促进幼儿在两阶段的身体发展、社会化、精神成长方面的良好衔接。合理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性发展。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做好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强调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随着这些政策陆续颁布以及第十一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开展,可以看出国家、社会对于幼小衔接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笔者以本园在政策实施背景下所采取的幼小衔接工作为例,为广大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建言献策。
一、以全程衔接为要求的幼小衔接
(一)树立一贯制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
《幼儿园入学适应教育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因此,作为多方主体中的家长和教师,应树立三年一贯制、系统的入学准备教育观念,将幼儿园小班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长跑路程的起点。
(二)重构系统性的幼小衔接课程
随着《指导意见》的颁布,以小班为起点的全程幼小衔接呼之欲出,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挑战,如全程性的幼小衔接缺乏系统化整体设计。针对于此,在经过前期对《指导意见》的学习,幼儿园教师结合《童梦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现状问卷(教师卷&家长卷)》的调查结果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为核心内容,以五大领域的学习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家园共育和环境创设为支架,创设与幼儿园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幼小衔接课程。
二、以多元主体为桥梁的幼小衔接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个体行为、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密切联系。因此,科学的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幼儿园、小学、家庭的共同作用。
(一)幼小结对,共同衔接
通过分析《童梦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现状问卷(家长卷)》问卷调查数据发现,缺乏幼儿园教师对于小学方面的双向沟通,且《小学入学适应指导意见》指出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变长。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可采取结对子的形式,小学老师可到合作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幼儿园老师可到小学了解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采取这种互相靠拢的方式,帮助幼儿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平稳过渡。
(二)家园沟通,合作共育
家长个人的教育理念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完成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本园通过自制的《童梦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现状问卷(家长卷)》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幼儿现下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及行为,发现当前家长存在对于幼小衔接的内容不清晰,且其教养行为与观念不一致等问题。
为此,首先,本园通过邀请专家召开“幼小衔接”专题会议,针对家长的热点、难点问题,系统了解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方法,做好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深化家长对幼儿幼小衔接阶段重要性的认识、理解,确保其可掌握该阶段的正当性育儿途径、方法。同时采集家长在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的建议思考,并予以及时反馈解读,保证双方合作关系稳健、牢固,推动衔接工作有效落实。其次,家长与教师除了理念上达成共识,行为上也要一致,为幼儿设定同样的学习、生活标准。一是针对性运用“家园联系宣传栏”,幼儿园各班可将幼小衔接的有关信息、近期活动内容部署等策划落实到“宣传栏”中。如宣传主题为“我要上小学”,建议家长与幼儿共同了解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调整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规划时间的能力。二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幼儿园可使用微信公众号、QQ等平台,建立“家长交流群”和“幼小衔接”专栏,日常推送幼儿教育小技巧、家园共育新方法、幼小衔接新策略以及幼儿园各班所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等信息,拓展家长对育儿的认知全面性,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信心。
三、以循证实践为取向的幼小衔接
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就是“依循证据进行实践”,它以最佳证据、临床专业知识、服务对象的观点与特点三项核心要素紧密结合为特征。循证实践的核心是证据,其遵循的实施路径就是证据获取、证据评估、证据理解以及证据应用,而证据的获取需要对幼儿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
(一)科学使用评估工具和结果
循证实践的关键在于将证据在实践中落地生根,进而达到利益相关者间的共赢,即科学运用评价工具和有效利用评估结果。首先,要认识到评估不是选拔性测验,目的不在为幼儿排序,而是在于比较幼儿个体与入学所需能力之间,或是个体之间能的具体差距,并规划可以帮助幼儿达到必要技能的学习实践方式。其次,要基于现实情况进行评估,本园通过自制的《童梦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现状问卷(家长卷&教师卷)》了解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和实施现状,基于其中家长的认知偏差以及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缺乏双向沟通的问题,对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科学评估。最后,充分并有效利用各种评估工具。基于江汉区开发的各项观察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平台“江汉幼E+观察评估系统”,本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过程性资料和科技软件,科学且便捷地观察并评估幼儿的入学准备发展状况,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与江汉区幼儿园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探究本园幼儿发展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策略。
(二)多主体参与幼小衔接评价
当前评价主要是教师作为主体,即教师基于自身对本班幼儿的观察结果作出评定,但是评价结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师的主观性以及教师自身评价标准的影响,从而使评价结果不免偏颇。因此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如提高家长参与意识,鼓励并动员家长参与幼儿入学准备评价。其次,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儿童的作品、言语等媒介,结合幼儿访谈,了解幼儿对小学的看法以及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童梦幼儿园
作者: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