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多方合作 科学衔接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本月《智慧教研新视听》第十九期围绕“怎样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及四岁幼儿的妈妈,在观看了专家教师们的讲座及阅览了幼教同仁们的优秀文章案例后,我对“科学衔接”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反思,我将围绕“多方合作,科学衔接”浅谈本期教研的学习心得。

一、领会教育政策内涵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系列文件,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我国基础教育挑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幼小衔接呈现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意蕴。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园近几年也不断在科学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行和进步。为了让此项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致力于将幼小衔接工作真正扎根于幼儿园,扎根于幼儿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扎根于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心中,扎根于每一个家长的观念中。那么,怎样进行多方合作来做好幼小衔接?各方又该承担怎样的任务呢?带着疑问,我结合本期的热点话题并联系本园实际情况进行“多方合作,科学衔接”的探讨。

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互相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体现“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个性、能力培养。小学则以“教学为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上课提问、批改作业、考试等形式来检查、督促、巩固学生的学习,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幼儿园、小学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深刻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差异,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儿观念加以引导,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幼小衔接不该只是幼儿园、幼儿园教师所该关心的事,而应该是幼儿园、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小学、小学教师、社会该共同致力于去做好的一件事。核心是幼小衔接应该是大家的事,应当从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入手,来帮助幼儿实现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

当今社会,人人压力大。成年人有其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学毕业生有就业压力,中小学的幼儿有学业压力,就连幼儿园也受到了影响,很多家长在幼儿还在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担心幼儿跟不上,有的把希望寄托于幼儿园,有的把希望寄托于让幼儿上幼小衔接班,在社会形势的推动结合园所实际情况下,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讨论势在必行。对于这一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是否就应该是幼儿园呢?答案是否定的。幼小衔接并非只是幼儿园的事,也并非就是让幼儿提前开启小学的学习内容,而是多方合作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帮助顺利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1.幼小衔接的核心概念。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互相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体现“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个性、能力培养。小学则以“教学为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上课提问、批改作业、考试等形式来检查、督促、巩固学生的学习,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幼儿园、小学要高度重视幼小衔接工作,深刻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差异,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儿观念加以引导,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

三、梳理当前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为了对目前的幼小衔接现状有一个了解,在本园分别针对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小学教师进行了幼小衔接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下面分别对于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简单分析。

(一)“幼小衔接幼儿园教师问卷”分析

1.教师们清楚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在整个幼儿园时期,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入手,持续开展。

2.教师们关注幼小衔接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目前幼儿园反对幼儿提前上学前班或上专门的幼小衔接班,但作为一所乡镇幼儿园,大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还停留在“越早学知识越好、分数越高越好、越早拿笔写字越好”等的错误育儿思想阶段,要求幼儿园和教师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如何改变农村家长的育儿观念是我们教师科学衔接的首要任务。

3.对于幼儿入学的准备以及入学前须培养的能力,选择全面较均衡。对于幼儿的倾听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能力、学习习惯和兴趣、阅读与理解等,教师们认为都很需要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能力的培养和习得比知识的掌握显得更有必要。

(二)“幼小衔接家长问卷”分析

1.从各项反馈可以看出,家长非常重视幼小衔接这个热点问题,大部分家长明白需家园一起共同商讨幼小衔接的最优方案,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的工作。

2.幼小衔接分为很多方面,如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自我调整等等,但家长们最关注的还是与幼儿知识积累的相关问题上。

3.作为幼儿园,要继续坚持游戏化的课程理念,坚持“儿童为本”的教育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家长们对幼儿进入小学不能适应的焦虑心理,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和家长正确的“小学观”。

(三)“幼小衔接小学教师问卷”分析

1.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一方面幼儿园向小学靠拢,另一方面小学应多与幼儿园多多沟通联系。

2.要让一年级教师也意识到自己也是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家、园、校三方的通力合作,让幼儿顺利度过小学生活。

3.让小学渗透幼儿园反对小学化倾向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对刚入学新生在教学上按照课标的进度来进行,切忌拔苗助长,造成家长和幼儿对于学习知识上的相互赶超、唯恐落后的氛围。

四、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研究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一)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衔接知识与方法

1.加强家园沟通,帮助家长学习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儿观。例如:大班的教师们从小、中班就开始通过家长群为幼儿布置学习任务,可以是一次科学活动的延伸,也可以是一次语言领域的讲述活动,让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其中,慢慢感受到幼儿们的转变与进步,幼儿们都在向着更积极更好的一面转变,自然也就对家长的教育观作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

2.幼儿园从小、中班开始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的宣导工作,召开幼小衔接工作说明会、专题家长学校活动等,让家长关注,消除家长的忧虑、解决家长的困惑。

3.多分享家园共育经验,家园合力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全面认识的重要途径,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特点。幼儿园并非不教授知识,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园课程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摒除填鸭式教育。

4.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与能力,正确认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开展线上或线下专家讲座的形式,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先带动一部分年轻家长率先改变了之前对于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理解,慢慢支持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能力的培养与性格养成,不再一味地认为幼儿不多多写字会跟不上。

(二)幼儿园要注重幼儿能力与习惯培养

1.幼儿园提前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增加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训练,让幼儿愿意成为小学生,顺利实现过渡。

2.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幼儿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习惯、规则意识、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

3.开展多样活动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包括自理能力比赛,讲故事比赛、生活区区域活动,节日活动等。

4.保持幼儿主体地位,教师要学会当一名合格的参与者与观察者,适时的给予幼儿帮助与指导。

(三)增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合作与沟通

1.增进幼小双方的教师相互了解,对于双方的教育方式,内容及方法的了解。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园教学及幼儿园教师走进小学课堂并开展双方教师座谈会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园教师们感慨:“原来小学教师并不希望幼儿园教授小学的拼音与数学”,而小学的教师们也说:“原来幼儿园教师们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他们的教学活动只是更加游戏化,但是和小学的教学活动其实只是形式不一样,内容是有递进关系的……。”

2.幼儿园与小学建立紧密联系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增加了解和促进合作互信。不能光是幼儿园注重衔接,小学也应当进行相关的工作。

3.幼小衔接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一刀切。幼儿园可以分阶段、分年组进行,要把大的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去完成,实施起来要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计划、实行及调整开始,可以先学习好的案例与经验开始。

5.幼儿园与小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重要性,并付出实践。

(四)社会应该予以重视与支持

1.加强对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宣传力度。

2.将家园合作较成功的典范家庭进行重点宣讲。

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基于幼儿园、小学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尝试,还处于初始阶段,但这些积累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相信多方合作,我们一定能科学有效的将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做扎实!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中心幼儿园 

作者:刘娜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