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开展真问题真研究 达成真有效真教研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教研活动是教师交流教育感受,分享活动经验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从幼儿园发展还是对教师个人成长而言,都需要最有效的教研,如同教师组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有备课准备、实施教学、课后反思的过程一样,组长组织一次教研活动,也会经历预案准备、现场实施、评价反思等阶段,它使整个活动有计划、有准备,集中高效,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中,组长会遇到不同的难处,需要更多的策略来应对。

一、克服计划粗线条,细化研讨内容

组长在制定整体的教研计划时,一般应对每一个环节的研讨重点做了预设式的思考,设定的每一环节达成的目标。但如果组长据此直接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首先,组长对教研活动的相关信息可能出现的问题,组员的反应都不甚了解,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不能做到从容应对,往往只能简单应付,草草过场,其次,由于组员对研讨话题事先不了解,现场被突然袭击,需要时间思考或被考到,因此很难在话题展开时积极参与,主动表达。

如:组长提问:今天研讨的是“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那么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这所包含的内容信息非常宽泛,丰富,是一次内容很难承载的。同时,这对这个群体的教师来说,一定有一些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而组长并未对教师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所了解展开,很难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呢?

1.制定预案,组长在组织教研活动前,可根据计划中的内容认真思考,备好预案一是预备:组长要对将要研讨的内容做一些知识与经验的储备,收集学习一些相关的信息。二是预想:组长对研讨中组员可能出现的反应做出预想。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用什么方式引导大家研讨做一些案头准备,组织活动。三是预设:组长对每次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形成了的结果,做一个评估。

2.预先告知。在研讨活动前,组长可提前将研讨的内容话题告知组员,引起大家对研究内容的有意关注,激发组员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让大家有机会做一些准备。

二、避免成员边缘化,关注专业差异

教研组成员一般都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既有专业经验的差异,还有个性态度的差异,如:组员中有市区级名师,她就成了大家的权威,一般研讨由他主讲。其他成员则点头附和举手同意就行了,渐渐的组数中产生的权威,出现的经验型教师“一言堂’现象,一些教师成了老听众,被逐渐边缘化了。

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从教研中获得专业提高的动力和养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师群体的差异,在组室中“去权威”即有意去除组室内专家型教师的权威作用,把空间留给更多的教师,鼓励、引导她们充分表达、交流和互动,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大众”的平台。

1.分组:在研讨某些话题时,将有共同兴趣和感受的教师聚合在一起,如哪些教师对‘ 幼小衔接活动方案设计”这一研讨话题感兴趣,并有些体会和想法需要交流,就将这些教师组合在一起进行专题研讨,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兴趣和需求,往往就会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2.屏蔽:在活动前或活动中暗示权威教师耐心倾听同体的交流,最后才贡献出自己的金点子”、锦囊计”。

3.预约:对经验较缺乏表达不自信个性较内向的教师,组长可采用预约发炎的方法。即在活动前私下与他们交流,明确布置给他们发言的任务。

4.小纸条:小纸条让更多教师乐意参与教研活动,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疑大大丰富了教研的内涵,提升了教研的效率。

三、甄别无碰撞和伪碰撞,开展真实研究

教研活动的意义在于利用教师资源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其核心是“研”,是每位教师携带者各自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和经验,与同伴进行反复的切磋,磨合与和辩论,或寻求共鸣,或聆听异议,或直面质疑或领受赞语,在这个过程中,观点不断明确,方法逐渐调整,经验得以累积,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这类依赖于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全情投入和不吝付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趋同附和与赞成,很少人会对别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建议,就很难看到大家就某个问题开展的观点的碰撞案件的辨析语言的交锋,整个活动会出现无碰撞的现象,严的意味不足,有些活动也表现出热烈的气氛,也有争抢发言各抒己见的现象,再仔细甄别,有时仅仅是一些问题观点的罗列,并未产生交集,个人只讲自己的观点,出现“伪碰撞”。

那么,如何引导教师开展真研讨呢?

1.点击其一

如:当组长询问到:“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难把握?”教师们每个人的问题都不尽相同,但有的是个性化的问题,有的是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如同伴帮助),有的则是目前尚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应冷静处理,引导话题聚焦在某一个关键点上,拒绝从头到脚有始有终大而全的处理方式。

比如针对组长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对某一个话题感兴趣的时候,组长就顺势引出观点,你是怎样组织的?引起大家的倾听,了解同伴的想法,提出评价意见,从而形成观点和思想的正面碰撞。

2.无事生非

组长应敏感地发现和捕捉研讨中的信息,引导组员针对不明确不相同不同意的观点进行充分研讨,以求解决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种种问题,所谓“真理愈演愈明”,除此之外,还可以转换视角和态度设置,有意设置障碍、制造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大家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和争辩,即运用“无事生非”的办法,推动碰撞。

当组员们在研讨中逐渐达成共识时,组长可站在相反角度,“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不可以那样想呢?”“难道这是唯一的做法吗?”我不同意!”激起大家的斗志,“ 群起而攻之”。

3.设计两难的问题

所谓“教无定法”,教育中存在着许多没有唯-答案的问题,在不同背景中、在不同情境下、在不同的人看来其现象和结果是不同的,即有着“两难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反映出教育的复杂性、艺术性,对这些问题的研讨能调动起教师们尤其是较有经验的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激发出她们的潜力,成为她们寻求专业进步的内驱动力。因此,组长应努力提炼、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两难问题,组织大家深人地分析、解剖,在对两难问题进行“向左转,向右转”的斟酌、徘徊、琢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教研活动真正体现出“研”的特质。

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与同伴间的互动互想,在组长的组织和引领下开展真命题的真研究,形成观念的冲击、经验的启发、思想的碰撞,使他们在幼儿观、教育手段、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多方面产生积极的改变,将研究与课堂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这时教研的有效性便得到了悄然提升,不断提升对教师专业成长价值!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武钢青青幼儿世界·金色阳光园
作 者:周   灿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