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小”教研碰撞出“大”智慧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教研组是幼儿园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除活动实践之外最重要的专业学习与发展的途径。一个教研组的成长,可以带动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幼儿园整体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武汉市实验幼儿园根据课程发展需要,依据了五大领域,对相同领域研究感兴趣的教师结合成了几个教研组,进行共同的定向研究,而我有幸成为数学教研组中的一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感触颇多,受益非浅。

一、创设宽松自主的研讨氛围,体验小团队教研的巧妙

教研可以理解为“教学研讨”或“教学研究”。很多教师谈到研究,往往倍感压力,乌云笼罩。他们担心个人的能力难于胜任研究的主体。熟不知教研组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互动、交流、分享的平台,让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大家带着某一具体问题,分解难度,分工合作,发挥发所,各抒以见,从而达到碰撞的可能性,提升出具有“价值感”的经验点,为我们所用,助我们成长。

就比如上学期,当我们在研究大班分解组成的时候,我们以问题导向为研讨点:1.分解组成包含哪些知识点?2.分解组成可以玩哪些相关游戏?3.如何去实施开展分解组成活动?带着这三个问题,组长将我们分成了几组,大家各自结合经验,搜集信息资料。我们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大家的轻松合作,不仅加深了同事间的关系,而且让我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思考。在教研现场:有人负责分享、有人负责补充、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整理、有人负责拍照、有人负责做美篇,在组长巧妙的安排下,大家采取轮流分工制,人虽少但力量大,不仅节约了大家宝贵的时间,还让我们感受到小团队研讨的轻松与和谐。

二、提供丰富生动的教研形式,激发小群体研学的积极性

关注教研形式的创新,是我园在园本教研实践中的一个取向。不可否认,有效、生动的教研形式确实能带给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研讨氛围。在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研讨形式中,大多有理论研究式教研、专家引路式教研、说课式教研、看课评课式教研,同课异课式教研、案例分析式教研、教学比武式教研、经验交流式教研。这些教研形式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教研的组织形式:圆桌会议、奶茶之约、青春沙龙、头脑风暴等形式,听上去简单而有情趣,他可以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研组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小组的代表教师在分享各年龄段数学目标后,数学组的教学专家陈主任在线上对全园的教师进行了理论研讨。在每一次的组内教研活动后,针对本次的研讨核心点和下次的研讨方向,专家再次给予了引路式的推进,这种方法采用的就是专家引路式教研;在具体研究大班幼儿是如何学习分解与组成的,组长郭教师抛砖引玉地现身说法,运用视频的方式,展示了班级幼儿游戏与操作全过程,现场直观地让我们来分析与探讨;在阐述教学方法时,小组成员又一次积极勇跃地运用现场说课的方式,一起讨论教学的具体组织方法和教师数学语言的规范运用……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在尝试着不同的教研形式,生动活泼地激发着教师研究的激情、力争教研活动得以实效,而不是华而不实。

三、确定清晰明确的研讨思路,成就小个体教学研究的深度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应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结果。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强,相互连接紧密的学科,当小组提出研讨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很多教师一第反应想到的是如何去教。当幼儿们的经验不能支持当下的需求时,这就需要教师能找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形成这个问题它的关键点是什么?要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因此这个思路的形成和研讨过程,就是我们去挖掘深度的精彩过程。

比如在学习数的分解组成时,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去组织这样的活动,而是要研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核心要素。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其教学关键点是:首先要认识分合号;其次是让幼儿们分实物对应分合式,通过让幼儿们操作,理解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最后再让他们利用分合式对应实物分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过程,其实是存在逻辑关系的,因此只有我们找到了这样明晰的研讨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们的小个体才能收获到更多,否则教研也只是浮于表面,雾里看花了。

教研不仅是重在“研”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究”的最高境界。教学靠自己,教研靠团队。成人也有童心,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体验感会带给教师不一样的积极性与内驱力。只有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和状态,教师与教研融为了一体,再小的团队也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作 者:蔡丹凤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