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对症下药 科学衔接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通过参加武汉学前教育空中指南《智慧教研新视听》第十二期的学习,让我对当下最关注的幼小衔接有了很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也运用到了我园开展的大班幼儿线上家长会,通过我们的线上培训,部分焦虑的家长变得平和了,部分边缘化的家长开始关注幼儿的发展了。那么,作为大班的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家园共育,让幼儿们顺利进入小学呢?下面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随着幼儿园三年生活的即将结束,幼儿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元的学习生活天地——小学。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今天我们想从“一三五”,这几方面来谈谈如何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一玩”,让幼儿在玩中成长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作为家长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能力,养成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养成充满好奇、敢于尝试的科学探索能力,养成乐于想象和大胆表现的创造能力。这五种能力是幼儿们的基础力、生长力,是幼儿成人成才的关键能力。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幼儿的核心素养。我们就是要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体验中来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玩”是方式,“育人”是目的。我们希望家长要懂得尊重、接纳、欣赏和鼓励幼儿,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而自信的幼儿;我们希望家长要了解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整体,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累积更重要;我们希望家长多带幼儿亲近大自然,探索发现,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培养鲜活而丰富的生命,具备适应小学的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带幼儿玩儿。”但,进入小学后,我们发现爱玩的幼儿成绩也不是那么糟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在学校里的各种“玩”,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学会思考和观察,真正的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玩中收获。

二、“三忌”,别让幼儿提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一)幼小衔接 “忌急”

到了小学,幼儿将进入到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要从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逐步过渡到书本学习、间接经验的正规学校阶段,但这样的过渡不能太急,拔苗助长产生的早熟的果实并不甜美,这些道理我们家长都懂。因此,家长“忌”急功近利的灌输知识,“要”引导幼儿多关注习惯、技能、交往、心理、思维等小学阶段全面的素质准备,这也是幼小衔接的精髓所在。

(二)幼小衔接“忌多”

幼儿园“小学化”让幼儿上学前就积累了拼音、写字、算术等大量知识,上学后这些知识将要重新学习,全面覆盖。造成了一入学就厌学,天天吃剩饭,毫无营养。而自控力、好奇心、专注力、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幼儿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被大量枯燥的知识学习时间所占用。如果我们去看一看小学的语文、数学,会发现其中很多学习需要生活经验。相当多的小学生不会做题,不是因为不识字、不会运算,而是因为生活经验不丰富,读不懂这个题、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家长能遵循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就不会出现网络上家长辅导幼儿作业而自己崩溃的现象。因为读不懂、听不懂,意味着幼儿缺乏相应的感受、体验,他们的理性缺乏感性的基础。

(三)幼小衔接“忌快”

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想人为的提前完成,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科学的幼小衔接应该通过“浸润”与“渐进”的方式,按部就班、规范过渡。心理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即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实验中,双胞胎中的一个,在他出生48周起,每天做十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六周,到52周时,他能熟练地爬5级楼梯。在此期间,双胞胎中的另一个不做训练,而是到他53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结果,两周后他也能爬到楼梯的顶端。这一实验说明了幼儿发展是有其内在“时间表”的,教育要尊重幼儿的实际水平,不要违背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

三、“五多”,多效并举为衔接护航

(一)多陪伴、多关注、多交流是最好的礼物

对于幼儿来说,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父母再忙也应该想办法陪幼儿,父母和幼儿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在一起亲子活动,交流和学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研究表明,幼儿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有直接相关。父母喜欢谈论政治,幼儿可能今后会对政治感兴趣;父母喜欢读书,幼儿可能今后喜欢阅读;父母总是抱怨,幼儿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绪。

多关注幼儿心理,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在幼儿刚入小学的时候,父母每天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和幼儿来谈论小学的生活,然后给予相应指导,对幼儿的收获以及困难要认真地去倾听,去共情,给予幼儿心理上的支持。很多父母特别关注教师给幼儿的评价,关注学习成绩,而疏于和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家长的陪伴不只是陪着幼儿学习,实际上,陪伴更重要的是逐渐帮助幼儿建立起他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

(二)多坚持好习惯的养成,将来幼儿不吃亏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要养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地自主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的习惯。幼儿园每个月让幼儿做一件事,培养好习惯。比如,小班新生这个月学会吃饭。吃饭里面有很多习惯要培养,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一口饭一口菜,细嚼慢咽;自己取放餐具,轻拿轻放;进餐时保持安静,不挑食等等。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很多和习惯相关的东西。习惯的培养,不是照着一个方法,也不是一朝一夕,一下子就要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因为每一个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父母花心思耐心陪伴。希望幼儿园三年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家长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三)多培养阅读,让幼儿与书成为好朋友

阅读是让幼儿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幼儿听,因为幼儿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幼儿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图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幼儿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在书中他们懂得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最重要的是,幼儿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四)多注重品质,抓住品质培养的黄金期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能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认多少字、做多少数学题、读多少唐诗吗?不是。幼儿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也正是中小学生正在倡导的核心素养。学习品质不是幼儿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幼儿面对这些知识技能时,即学习这些知识技能时的态度、倾向。比如:一位听力非常好又特别爱说的幼儿,课堂上她不会专注地听教师讲、听同伴说,我们说这个幼儿有相应的知识能力但却没有良好的倾听品质;一位力气小、动作不协调的幼儿,却常常喜欢帮妈妈搬椅子、扫地、倒垃圾,我们说这个幼儿知识技能不强,却有相应的积极主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知识技能没有获得可以日后逐渐获得,而学习品质一旦受到伤害就很难弥补。这要求家长朋友们,不要单纯追求知识技能,一定要在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倾向,抓住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良好品质培养的机会。

(五)多增加信心,鼓励幼儿“走”出去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因为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包括教师的要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幼儿们来讲,这一阶段的挑战一点也不轻松。在开学初,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你想怎样度过大班下学期再进入小学?”,我听到了很多有趣的答案:

“我想多学知识,进入小学当学霸!”“我想变得更能干,能干为大家服务!”“我想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跟小学生一样!”“我想好好享受最后的幼儿园时光,顺利进入小学!”“这学期我要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和更多的人一起玩!”

听了幼儿们的回答,其实他们对小学已经有了很多的期待,也对自己有了很大的心理准备,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多增加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体来说,幼小衔接不是在短时间内进行的衔接,而是从我们的幼儿进入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已经在进行幼小衔接了如果家长已经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幼小衔接也不是那么难了,放平心态,静待花开!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幼儿园
作 者:李方敏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