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研新视听

小冲突 大智慧

学前教育空中指南

教师会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社交行为的是非衡量准则,用在幼儿的行为上,那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呢?

一、全面观察,走近幼儿

这天下午,我们在户外进行积木建构,建构之前,师幼一起讨论了建构的主题以及积木拿取的注意事项。户外搭建的积木比例大小明显比活动室内建构的积木要大、要重,因此,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建构之前,我们都会提前做好拿取积木的安全提示,诸如:一次最多取两块积木,取放积木要摆放整齐,以免积木摆放不稳出现滑落造成踩踏事件的发生。户外场地开阔,幼儿们自由选择伙伴组成小组建构,也有的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了个人建构。“耶!好厉害!”“快来看呀!我们搭建了一个航母!”“快来看我的飞船!”愉快的建构游戏时间在幼儿们欢快的呼喊中渐渐走近尾声,幼儿们随着建构作品解说员的步伐仔仔细细地围观观赏了已完成的作品。

在全部解说结束后,幼儿开始收拾整理,将积木运回积木摆放区。幼儿们有序地将积木一块一块地取下,运送到积木摆放区并分类放好。这时,在忙碌的人群中,我突然看到浩浩和逗逗都抓着一块长方形积木,两人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在他们的前后左右都有幼儿在搬运积木,因为担心周围的幼儿因为他们的这场争夺而陷于危险,我急忙冲到他们面前,将积木拿到手上,看了看逗逗,有点生气地对着浩浩说:“你为什么抢他的积木?”只见浩浩一脸委屈地看着我,眼眶开始泛红,眼角已经积聚了几近掉落的眼泪,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周围的幼儿们来来回回的搬运,我也无暇在此时细细问及幼儿们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只能一边请两个互相争执的幼儿暂停手上的活动,一边注意着其他幼儿拿取、搬运积木,将积木摆放还原。回到班级,等到所有幼儿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我立刻叫来两个幼儿询问在建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逗逗整理完自己小组的积木后,赶紧走到了还没收拾完的悠悠小组,想要帮忙整理,于是,急急忙忙地拿了积木就走。悠悠在收拾的时候,突然发现逗逗拿走了自己小组搭建的积木,急忙叫住她,浩浩听到了,赶紧冲过来“维护正义”,想将逗逗手中的积木抢过来还给悠悠,让她自己去还原。

二、及时反思,了解幼儿

教师的出现无疑打断了浩浩“正义的伸张”,让幼儿们对自己的行为反应产生了疑惑。作为一个将幼儿误判了对错的教师,我深感自责,我认真地跟浩浩道歉,并告诉了他在这种情况下的解决办法,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学会好好说话,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管是多组合作运送还是自己小组运送,只要大家协商好都是可以的。

三、有效介入,理解幼儿

偏见会影响行为阐释,只有学会如实地观察幼儿,特别是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线索,真正的理解幼儿。在这个事件中我明显以自己对幼儿的判断,偏向于平常看起来乖巧的幼儿逗逗,垂直介入幼儿的冲突打断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在幼儿交往出现冲突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尽量让幼儿多一点时间去交流,教师对事件发生后的观察不应是停留在现象表面,与其此时此刻干涉他们的行动,不如更加密切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如果争执一直僵持,教师可以由垂直介入改为平行介入,以幼儿的口吻询问“这是谁的积木?”引导幼儿厘清事情的脉络,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直接去制止幼儿的冲突行为时,无疑是将自己的判断回应给了幼儿,将教师认为的“正确”和“错误”反馈给了幼儿。

因此,指导幼儿做出正确而成功的人际调整,需要教师寻找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用更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教师的介入依事件发展的时机而定。幼儿们依据自己了解的方式行事,而非我们认为的应该的方式。对于这些不够成熟的方式,我们必须不加指责地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任由不适宜的行为发生而不加以指导。放任自流是对幼儿的失职,因为他们依靠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被社会认可的行为。理解和接纳幼儿害怕、委屈、想打抱不平的心理,教师可以努力营造一种宽容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可以尝试自己面对冲突,解决冲突,发展合适的社交行为,从而真正做到能独立解决问题。

 

单 位: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   
作 者:姚   元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